7月12日上午,安康学院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赴安康学党史,调研公示语英译规范性”为主题,步行前往安康烈士陵园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站。由常远红、邓雪玲两位指导老师带队率领11名队员共同前往。在出发前,常远红亲切嘱托,强调纪律,明确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目的,让我们高度重视本次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安康烈士陵园位于安康市汉滨区陵园路31号,始建于1950年,是为了纪念1949年解放安康时在牛蹄岭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而修建的烈士陵园,占地17.61亩。园内先后安葬牛蹄岭战斗、三线建设、抗洪抢险等烈士470名。安康烈士陵园先后进行了五次保护整修,共有门亭、纪念碑、牛蹄岭战斗展览室、三线学兵事迹展厅、英烈亭、丹心亭、三线建设纪念亭、无名烈士纪念塔、无名烈士纪念墙、英烈纪念墙等10处纪念设施。
在安康烈士陵园,师生们通过敬献花篮,默哀,重温入团誓词等缅怀先烈,继承先烈遗志愿。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牛蹄岭战斗展览室和三线学兵事迹展厅,瞻仰了无名烈士纪念塔和无名烈士纪念墙。指导老师常远红、邓雪玲带领团队成员在园区内进行了公示语的英译调研,邓雪玲就相关的英译理论向队员们进行了讲解;烈士陵园的李所长在与我院青年学生交流中指出:青年人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在强国路上走的更远,更稳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要吃水不忘挖井人,重温先辈革命历史足迹,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通过学习革命先进事迹、学习党史,实践队员们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激励青年在学习工作中要担重任、尽责任,脚踏实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勤勉奋斗,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先辈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精神,对待学习与生活。
撰稿:赵鹏程 常远红 拍摄:周东 审核:肖红香 发布:梁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