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早,安康学院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赴安康学党史、调研公示语英译规范性”为主题,前往安康博物馆开始了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三站调研学习。
安康博物馆陈列展览由"三主两辅"组成,即:"天赋安康"、"脉源安康"、"筑梦安康"三个基本陈列和"安康三线建设历程展"和"馆藏书画精品展"两个专题展,系统地展示了安康"特色资源、人文历史、重大事件、辉煌成就、未来规划"。
抵达目的地后,在讲解员的带领及讲解下,团队成员参观了家风馆、三线建设馆以及红色印记——安康革命文物图片展。家风馆中弘扬了国家领导人、革命先辈以及安康本地家族的优秀家风,三线建设馆内了解了为服务人民,建设安康,打通交通要塞,几十万人依靠人力建造铁路的动人事迹,同时在红色印记部分学习了安康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以及安康作为革命老区推进全国解放的革命精神。此外队员们在博物馆进行问卷调查时,一位曾在70年代参与三线建设的老人向队员们分享自己投身铁路建设的经历、并劝诫队员们珍惜当下,同时也向团队成员提出寄语:“在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下,希望队员不忘来时路,不忘艰苦奋斗的年代,不浪费粮食,为祖国发展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后,指导老师邓雪玲与全体队员对安康博物馆的公示语标识英译做了现场的调研与分析。邓雪玲谈到:“景区公示语英译规范性、专业性越来越高,进行公示语英译调研既是校正也是学习,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最后通过本次实践学习,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传承优秀家风家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鞭策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同时回往先辈们牺牲自己、建设家国的英烈事迹,让我们感受革命文化、激发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也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同时学习到了英译的规范性、专业性,可以更好的加强英语专业知识,夯实基础。
撰稿:赵鹏程 邓雪玲 拍摄:周东 审核:肖红香 发布:梁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