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外语学院在1015教室举办卓越乡村英语教师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反思交流活动。外语学院院长张哲华、副院长胡卫卫、副院长钱莉,安康市基础教育教学能手、建民初级中学优秀英语教师陈璠,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全体教师,以及第四届卓越班学员、2025级公费师范生参加活动。活动由卓越班班主任王欢主持。
张哲华院长为活动作开场致辞。他强调,校外实践是卓越中学英语教师实验班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而实践后的反思与交流,则是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线教学能力的“核心催化剂”。针对卓越班学员未来发展,张院长从三个维度提出期望:一是坚定教育初心,始终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扎根教育一线;二是锤炼教学技能,在实践中积累课堂管理、教学设计等实战经验;三是创新育人思维,主动学习前沿教育技术与教学理念。他特别鼓励学员们以陈璠老师为榜样,在反思中总结得失,在交流中拓宽思路,为未来成为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中学英语教师筑牢基础。

活动核心环节,陈璠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智用资源,慧塑课堂——AI时代中学英语教师的资源整合之道》。她结合十四年的乡村教学经验,直指AI浪潮下资源从“稀缺”到“过载”的转变及选择焦虑等核心挑战,提出“以教学设计为驱动”的整合思路,构建“定目标—设评估—选资源”三步框架,强调“资源服务于活动,活动服务于目标”的黄金法则,同时分享了分层教学、AI作为“超级助教”、提升文化与写作输出、构建“多元资源协同”教学链四大实践策略,并针对德育渗透与师范生成长给出实用建议,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教学指导课。

互动交流环节氛围热烈。卓越班学员率先分享实践感受,围绕“AI在英语阅读课中的互动设计”“乡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等话题展开讨论,并向陈璠老师提问“如何平衡AI工具与传统教学的关系”,陈老师结合课堂实例逐一解答;公费师范生则聚焦“未来乡村教育岗位适应”,提问“新手教师如何快速搭建教学资源库”,陈老师以自身成长经历为切入点,给出“循序渐进、注重积累”的实用建议。教师互动环节,外语学院教师教育教学团队从专业视角与陈璠老师交流,围绕“AI教学资源的质量评估标准”“校地协同开发特色教学资源的可能性”等话题深入探讨。

胡卫卫副院长随后做实践指导讲话。她高度肯定本次活动的育人价值,强调卓越实验班要持续深化“实践—反思—提升”的培养闭环,通过校地合作引入更多一线优秀教师资源,帮助学员提前适应中学教学场景,提升教育教学综合能力。讲话中,她还特别与陈璠老师就AI技术在乡村中学的运用现状展开交流,询问乡村中学在设备保障、教师技术培训、资源适配性等方面的实际情况,陈老师结合建民初中教学实践,分享了乡村中学AI赋能教学面临的挑战。
活动最后,钱莉副院长做总结点评。她首先梳理了陈璠老师讲座的核心要义:AI工具需紧扣教学目标精选适配资源,教学内容要结合乡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技术应用需平衡传统教学优势、聚焦学生主体。她表示,本次交流会既是校外实践的“复盘会”,也是校地协同育人的“连心会”,希望学员们将交流所得转化为成长动能,既要筑牢英语专业与教育理论根基,也要积极探索AI等教育新技术的应用,努力成长为“理论扎实、实践过硬、创新突出”的新时代英语教育人才。

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完善了外语学院卓越师范生培养体系,为校地协同育人搭建了有效沟通桥梁,也为师范生未来投身中学英语教育事业注入了实践信心与创新思路。
(撰稿/王欢 摄影/董昱彤 审核/钱莉 发布/阮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