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至20日,第十二届新时代外语教学与研究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学者、期刊主编、出版界专家及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共计260余名的教师参会。与会代表围绕新时代外语学科发展、人机互动、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外语学院院长张哲华、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朱蕾应邀出席会议,与全国同行共同探讨外语学科发展新路径。

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范铸教授做了《新言语行为分析视域下的国家形象修辞》的主旨报告,从语言学与社会学交叉视角,提出国家形象建构的修辞策略新范式,强调话语生态研究对全球化语境下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关键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金雯教授做了《人机情感互动何以可能:探索肉身现实与虚拟现实的共生之道》的主旨报告,她结合人工智能与比较文学理论,探讨人机情感交互的伦理边界与技术可能性,呼吁学界关注虚拟现实对人文精神的重塑。

与此同时,来自部分核心期刊的主编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其中,《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以《翻译作为人学的现象学阐释》为题,从哲学视角重新定义翻译本质,提出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跨文化认知的“人学实践”,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价值。《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副主编陈靓教授在其报告《区域国别视域下外语学科的科研拓展及学科规划》中结合区域国别研究理论,提出外语学科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语言+区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外语教学》副主编赵永刚教授以《外语类期刊的时代担当与使命: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术传播与文化交融》为题,深刻剖析了外语类期刊在文化传播中的桥梁作用,倡导期刊通过专题策划推动学术研究与文化价值观的国际对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周长银教授在《外语学术论文写作体会》中详细介绍了外语类学术论文写作思路与方法及近年来期刊选稿用稿标准和热点问题。《开放教育研究》副主编徐辉富研究员在其报告《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及其教育应对》中着重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未来学习图景和教育图景发生的变化。
会议期间,院长张哲华、教研室主任朱蕾和省内外多所高校外语同行就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研工作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会议内容务实高效,为新时代外语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视角和实践方向,我院将以此为契机,以人工智能赋能外语学科建设,进一步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举措,努力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
(撰稿、摄影/朱蕾 审核/张哲华 发布/阮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