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对接教学需求,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育人实效,10月29日下午,大学英语教研室在6106教室举行本学期第二次集体磨课研讨活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朱蕾老师主持,副院长刘子富和全体教师出席。教师们围绕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模块特点展开深度研讨并分享各自的教学设计,重点聚焦课程思政融入、应试技巧渗透及专业适配教学,以集体智慧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提质增效。

针对《大学英语1》Unit 3 To feed the world课文内容,参会教师就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展开分享和讨论。大家认为,应以人物故事为载体,将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梳理袁隆平院士“一生躬耕稻田,只为解决粮食问题”的奋斗历程,引导学生感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设计“用英语讲述中国科学家故事”口语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课文词汇与句型,分享袁隆平院士的科研事迹,在语言实践中增强文化自信,让课程思政真正融入语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针对《大学英语3》的课程教学,教师们聚焦“四级应试技巧与日常教学结合”主题,提出了结合四级考试听力、阅读、写作等题型特点,提出“以课本为依托,精准渗透应试方法”的教学思路,精准定位“学”“考”的联系,并通过设计适配的训练任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切实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与语言应用能力。
而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重点围绕“适应艺体生专业特点,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展开研讨。教师们结合艺体类专业学生的需求,提出“语言教学+专业场景”的融合教学模式,充分结合艺体类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实用化、场景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让英语教学更贴合专业学习需求,为学生后续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此次磨课研讨活动立足不同课程的教学特色,明确了具体的教学优化方向。老师们纷纷表示,将把研讨成果转化为课堂实践,通过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切实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以研促教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多元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撰稿、摄影/朱蕾 审核/刘子富 发布/阮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