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
学校主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  专业认证与审核评估  科研工作  学生工作  合作交流  党群工作  招生就业  国际教育  返回主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学科专业>>精品课程>>正文

校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

2014-04-12 08:46  关注:

附件4

 

 

 

 

 

 

 

2010年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请书

 

 

申报单位           

课程名称                         

课程层次(本/专)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英语语言文学           

课程负责人                        

通讯地址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92外语系  

联系电话    13992503383     

 

 

 

 

 

 

安康学院教务处制

二Ο一Ο 年 6


 

填 写 要 求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

申报书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请以word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

四、申报书需用A4纸双面打印。

 


1. 课程负责人[1]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陈 平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11

最终学历

大学本科

职 称

讲师

电 话

13992503383

学 位

硕士

职 务

教研室

主任

传 真

 

所在院系

外语系

E-mail

chenpingak@163.com

通信地址(邮编)

安康市汉滨区育才路92外语系英语本科教研室(725000)

1-2

教学

情况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讲授的主要课程1.综合英语,专业基础课,周6学时,4届,417人。

               2.高级英语,专业基础课,周4学时,4届,131人。

               3.英语修辞学,专业理论课,周2学时,2届,129人。

               4.英语词汇学,公共选修课,周2学时,1届,56人。

               5.英语词汇学,专业理论课,周2学时,3届,212人。

6.英语测试学,专业理论课,周2学时,1届,35人。

               7.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基础课,周3学时,1届,40人。

实践性教学:   1.英语本科毕业论文,3届,指导学生15人。

               2.英语本科学年论文,2届,指导学生12人。

               3.教育见习及专业见习,1届,指导学生59

已发表的教学论文:

1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综合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第一作者

获奖情况:“三育人”先进个人,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59月;

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63月;

           学年教学质量特等奖,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20069

          

1-3

学术

研究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承担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陕西省教育厅“十一五”教改项目,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新希望大学英语(阅读教程)》,西北大学出版社主持,20066-20078月,编者

2、《综合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系级,2008-2010年,主讲及项目第三参与人

二、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1.浅谈被动语态的英汉翻译技巧,《译苑》,省级,2004/02,独著

2. 译作,《雨中的猫》,《译苑》,省级,2004/01,独著

3. 基于任务教学法的综合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第一作者

[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

2. 教学队伍情况

2-1

人 员

构成(含外 聘

教师)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科专业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哈红光

19623

教授

英美文学

指导课程建设规划

黄章成

19528

副教授

英美文学

指导课程建设规划

李向武

1969.4

副教授

语言学

指导课程设计

周纯漪

1979.6

讲师

语言学

主讲

王 欢

1984.7

助教

语言学

主讲

鲁克伟

 

助教

语言学

主讲

张哲华

1977.10

讲师

英语教学

辅助

邓雪玲

19783

讲师

语言学

辅助

2-2

教学队伍整体情 

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与效果。

本课程组共有教师9名,其中拥有硕士学位教师7名,78%;在年龄结构上,40岁以上教师有4人,35岁以下5人;在职称结构上,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3名,讲师4人,助教2人;平均教龄12.4以上。骨干主讲教师多年从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教学和改革,全部拥有硕士学位,中青年结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每学期教学评价均为优良,生师比为301,平均每位教师任2个教学班。

近年来,学院和外语系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及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在青年教师培养和提高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发展规划,并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主要措施包括:

1、引进硕士学位以上高学历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

2、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即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对一培养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通过‘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走上讲台;

3采取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探讨等方式培养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且每年开展一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

4、鼓励并组织教师赴外参观,学习,进行调研;特别鼓励青年教师到校外参加学术或教学研讨会,或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到我院为青年教师讲学,以促进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2-3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一署名人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

《高级英语》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主干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改革传统的英语精读教学方法和模式,把该课程建设为系级乃至校级重点课程,我们已做了大量工作。依据《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已经先后两次对《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改变传统的精读课教学方法,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理论等教学思想,基本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课题为导向、过程控制、网络辅助的自主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结合课文主题及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采取个人答疑,小组讨论,主题辩论,重点练习等多形式的课堂学习;读后以扩展性阅读、写作及翻译作业等强化已学内容。为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确定了集体备课、规范统一教案,课外辅导答疑、单元测试等制度,通过完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定期开展主题鲜明的教研活动,每学期通过公开课、观摩教学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鼓励教师围绕课程建设进行科研,力争每学年能够公开发表一篇有水平的学术论文。

教改项目

12009年校级教改项目《基于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新建本科院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07-09,校级

3.课外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 (院级)2008

4.中西文化差异与学生学习外语策略的研究,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05.42006.10,第三参加者

5. 大学生二语习得(ESL)中的英美文化缺失现象研究,安康学研院级科技计划项目,2009.12010.12,项目主持人

6. 非智力因素与大学生英语学习自主型模式研究,安康学研院级科技计划项目,2009.12010.12,项目主持人

 

发表教研教改论文:

1.英语课堂教学流程中的展示(PRESENTATION)环节  安康学院 2005/5  独立作者

2.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成人教育 2007/8核心 

3. 外语自主学习的探究          外语教学  2006/6   年会获奖论文

4. 浅谈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管理     安康学院  2007/6 独立作者

5.英文句子成分后移的强调手段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10 独立作者

6. 夏泼与简爱两个女性形象差异的比较,山东文学 2007/12 独立作者

7.论同义词的类型差异对学习英语词汇的重要性  广西大学学报 2008/7 独立作者

8.浅析汉英互译中“致使句”的翻译  安康学院学报 2008/3  独立作者

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

1.哈红光  20089月获校级先进教师

2005-2007年度优秀教师,2007.9

2007-2008年度优秀教师,2008.9

2.张哲华  2008-2009年度优秀教师  2009.9

 

 


3.   课程描述

3-1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2007年外语系开始招收本科生,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全面发展和提升。是年9月,外语系开始为07级专升本学生开设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周期为三个学期,总学时184个课时,每周4个学时,使用教材为国内《高级英语》课程的权威教材(《高级英语》张汉熙主编)。依据2000年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制定了《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开始有了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法,高级英语课程建设开始起步。由于教学需要,2008年秋,又进一步完善和修订了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明确了教学要求,制定了师资培养方案,为课程建设做了富有成效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并打下了坚实基础。20099月,为07级开设了《高级英语》课程,主讲教师由过去的一人增加到现在的四人。鉴于《高级英语》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地位,0910月成立了课程组,开始手进行外语系重点及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和准备。至此,课程建设开始进入建设发展阶段,教师开始对课程教学进行实质性的研究,在教学改革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通过几年的努力,主讲教师队伍逐步壮大,人数增加到目前的四人,所有主讲教师都具有硕士学位,中青结合,梯队建设初步形成。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现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准备把此课程建设成网络课程,到2012年该课程的所有内容都将实现上网。该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将不断提高业务学习,将修辞学、文学批评、文体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高级英语教学形成自己特色,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综合技能、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上得到了全面提高和发展。

 

 

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21世纪英语专业人的培养目标: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从事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三种知识结构的拓宽、三种能力的培养和三种素质的提高构成了英语人才培养、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专业学生整体教学质量提高的总框架。本课程的重点是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和拓宽英语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提高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他们具备“终生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级英语》课文全部出自英美等国的多种刊物和杂志,有时代感,有较高的修辞及写作水平,有较高雅的语言内涵,有现代科学、技术、人文等信息的渗透,教材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多种学科的基本概念与相关信息。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阅读课(精读、泛读)的延伸,又为专业理论课(语言学、词汇学、修辞学、文体学、跨文化交际、英汉语言对比、文学批评等)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因此学生在学习高级英语课程时,应改变从前的阅读课的学习方法,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词汇、语法上,更要注意文章的整体架构,句与句,段与段间的逻辑联系,注意词汇及分句的选择及从中所反映出的修辞手法;注意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概念,并注意分析与判断文章中新概念的价值,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水平产生质的飞跃。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语言不能脱离文化。任课教师充分利用学术期刊、互联网等教学资源,不断更新语言知识,充实文化背景知识。

2、高级英语是一门综合技能课,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活动,“以学生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是教师备课、授课中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教学法,同时辅以对比法,引导学生比较中英文修辞、文体等的异同,从语言学的角度自觉地进行汉英对比,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习得。

3、探索使用体裁教学法,引导学生对不同材料的体裁和风格进行理性的认识和思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欣赏和写作训练。

4、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积极运用任务教学法、交际法,认知法,加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有计划地根据每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主题,指导学生分组准备,上台汇报演示。通过任务型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主动自学,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了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2、鼓励学生进行模拟角色扮演,模拟新闻发布会等。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环境。把课程学习与课外阅读、网络学习、写作、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包括课外阅读、英语角、英语演讲赛、英语戏剧大赛和辩论赛以及读书报告会等课外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及能力培养的环境,效果很好。

3、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和科技项目,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英语专业07级学生已成功申请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进展情况良好。

 

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教材的使用与建设:

该课程教材选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张汉熙主编的《 高级英语》,该教材系该教材曾于1988年和1996年两次获得国家和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奖,经过十余次再版印刷,是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的权威教材。

1、《高级英语》(修订本),第一-二册,张汉熙主编,王立礼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6月;

2、《高级英语(修订版)》学习指南,第一-二册,张鑫友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8月;

3、《高级英语(修订本)》教师参考书,第一-二册,王立礼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

  本课程选用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5-6册,李观仪主编的《新编英语教程》(修订版)第5-7册,、胡文仲《College English》(外研社)第5-6册、黄源深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高教社)第5-6册,何其莘主编的《文化透视英语》(外研社)及英美散文选读等作为主要参考教材,并结合本学科发展的科研动态和最新成果选择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阅读材料作为辅助教材。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我们推荐CCTV Channel 9BBCVOATED、《中国日报》、《今日中国》、《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中外著名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报刊杂志作为学生课后扩充材料使用。

 

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

学校建有校园网,学生可以快速便捷地上网;外语系现有独立使用的多媒体教室4个,学生可以上网学习,参加学习讨论;另外,学院长年聘外籍教师5-6人,除教授“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听说”等课程外,还开设了知识讲座,举办英语演讲,长期开展英语角活动、指导学生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帮助学生正音;开放系内图书资料室等,这些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着良好的作用。

   网络教学环境和语言学习中心正在积极建设和完善中。

 

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高级英语以“强化提高五项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强调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同时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得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有扎实稳步的提高和发展:

1、研究、探索和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研究性学习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主动自学,尤其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了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2、注意合理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根据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具有互动、灵活、生动等特点,增大信息量,加快教学进度,增加学生讨论交流时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抓好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督:(1)课程建设程序化,有大纲,有计划;系统化,模式化;评估科学化;过程控制严格化;(2)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集体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测试;(3)定期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讨,把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不断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4)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用好多媒体课件。通过课程网站建设,创建传统教学与英语在线教学网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英语学习与教学构建一个立体的教学资源系统,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高级英语》课开设成一门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

 4、 高级英语教学采用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交际法、任务法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在几年里,课题组成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篇章教学法、体裁法、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试验,目的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采用课题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课件制作和演示报告、辩论等多种形式,把课堂学习和学生的第二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收到了良好效果。

 

 

 

 

 

 

 

 

 

 

 

 

 

 

 

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

1、高级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整体素质好。多年来主讲教师的教学效果受到师生的一致认可。

2、系教学督导对本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给与了较高的评价;

3、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对本课程表现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学习热情。每年的学生评价结果均为优良。据2010年期中教学检查所进行的课程调查,学生的评价结果达到94分以上,位居所有抽查课程第一位。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教学效果显著。09年,07级专升本学生杨丽被扬州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录取为研究生。在09年大学生创新基金和科技项目申报中, 07级学生刘强、赵聪等三人成功申报学院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1项,进展情况良好。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07级学生赵聪、王倩二人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级。

 

 


4. 自我评价

4-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不超过三项)

在教学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课题为导向、过程控制、多媒体网络辅助的自主合作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基于主题和内容的任务型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 中体验、掌握语言技能和知识;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结合课文内容主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将学习任务成果制成多媒体课件,课堂展示讲解;课堂学习中,对教学内容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答疑式讲解,还设计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主题辩论、演讲等多形式的活动。学生在形式多样的任务型活动中体验、学习、运用语言,各种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师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采取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体课件的有效使用增加了文章讲解的生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把《高级英语》课程建设推向了一个更高平台。

2、采用了以篇章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方法和交际、任务教学法为辅的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基于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语篇、体裁类型进行理解性、阐释性、批评性的分层教学。在讲授课文时,教师采用语篇分析教学法,通过分析文章整体结构和主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和语篇分析能力;在教授语言点和难句时,辅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强化学生的语法能力和语言能力;在讨论文章的思想内容时,采用交际教学法,鼓励引导学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沟通,提高语用能力。

3、将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针对课文体裁类型和主题内容,指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及小课题科研活动,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查阅课文相关背景资料、指定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书目、提供或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或体裁相同的扩展性阅读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巩固和加深课堂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果。

相信在学校和外语系的大力支持下,在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3年的不断完善和建设,《高级英语》课程一定能建设成为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等方面具有示范作用的校级精品课程。

 

4-2  本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

《高级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各高校英语专业均为高年级学生开设此门课程。在国内院校,《高级英语》是英语本科课程设置中举足轻重,课程内容涉及到英美文学、欧美文化、语言学、词汇学、修辞学、文体学、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等重点课程的交叉内容,是英语本科课程教学的灵魂。作为基础阶段《综合英语》课程之后的高层次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丰富、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结构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获得信息和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有扎实稳步的提高和发展。本课程重点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人文素质、逻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对该课程的大力建设有利于推动英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整体优化。

对于新升本科院校,有关《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尚不多。我们课程组期望在这方面能够开展工作,尤其是在课程体系建设,如何紧密联系学生的第二课堂,把学生英语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以实现新世纪应用型、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的研究上有所创新突破。

 

4-3  目前本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1、在现有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中,教师梯队不够合理,需要补充和加强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同时加强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的培养。

2、《高级英语》现有的课程内容、多媒体课件和教案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提高质量。现用的教材仅为纸质教材,无配套多媒体课件,还有待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学习平台。

3、与课堂教学匹配的课外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评价和考核方式等尚待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

4、课题组对本课程的研究有待于深层次的探讨,课程组成员需要走出去与国内外本课程教学同行进行交流,向同行学习本课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以促进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

 

 

 

 

 

 

 

 

 

 

 

 

 

 

 

 


5. 课程建设规划

5-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

1.课程建设目标:

1)通过《高级英语》重点(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和提高我系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水平, 将《高级英语》建成一门综合性强,教学内容完善、多维度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专业基础课程,将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等环节有机地融合于该门课程的“听、说、读、写、译”等多项技能的培养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过二到三年的建设,努力为高级英语的发展构建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和正确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套完善的教材体系和完整的教学方案,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一套既有特色又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将本课程发展为具有专业特色的校级精品课程。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职称、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娴熟、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2. 课程建设步骤:

1)完善课程组教师梯队配备,以课程组为单位实施团队合作,培养一支学术水平高、在能力结构、知识结构上优势互补的教师队伍;邀请更多的专家学者指导本课程的建设;

2)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和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有效的文献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满足师生协作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需要。

3)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利用,加强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技术性、人文性探索研究。

4)加强试题库建设、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建立过程考评与终结考评、知识考试与能力考试、学生自测与课堂被测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切实提高课程考试的教学反馈机制和学能、学业成绩评价机制。

5)课程组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教学经验或教学方法。

6)建立精品课程建设的梯队,将本课程发展为具有专业特色的校级精品课程。

 

3.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

20106月—12月:完成《高级英语》教学大纲、课程描述、教学队伍、电子教案、部分教学课件等信息上网;

20111月—6月:完成教学资源以及部分国外免费的数据库资源的相关链接;

20117月—12月:完成全部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课本,习题库与试题库、以及与《高级英语》课程相关声像文件;建设、完善网站。

 

5-2       本课程已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1.高级英语教学大纲

2.电子教案

3.教学课件

4.主讲教师介绍

5.参考书目

6.课程在线学习资源

7.高级英语习题库

8.高级英语试题库

 

 

 

 

 

 

 

 

 

 

 

 

 

 

 

 

 

 

 

 

 

 


6. 说明栏

 

 

 

 

 

 

 

 

 

 

 

 

 

 

 

 

 

 

 

 

 

上一条:校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应试语法

关闭窗口

安康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2020 陕ICP备 06001643号 地址:中国 陕西 安康汉滨区南环路33号 

您好!您是第 访问本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