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秀,女,中共党员,1981年出生,陕西洋县人,安康学院外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2004届校友,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汉中市洋县城南九年制学校副校长,洋县初中英语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指导基地负责人,洋县进修学校“送教下乡”专家团队成员。从槐树关中学初出茅庐,到书院初中积淀成长,再到城南九年制学校勇挑重担,文九秀校友以二十余载深耕不辍的坚守,书写着一位教育者对课堂的敬畏、对科研的执着、对传承的担当,最终从一名普通教师蜕变为“陕西省教学能手、汉中市学科带头人”,成为当地初中英语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


以笃行之志筑教学体系,以特色成果转化育人成效
她以高尚师德为底色,深耕教学领域二十余载,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上始终保持着钻研的热情与创新的动力,不仅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色,更收获了显著的育人成效。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知识碎片化、应用能力弱和学生差异化需求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适配等问题,她带头践行课堂改革。

从2018年至今,经过摸索、实践和提炼,已构建起具有校本特色的“三段四化”教学范式。该模式以5分钟复习铺垫或预习检测、25分钟深度探究、10分钟分层训练的“三段”时间结构为基础,融合任务化驱动(学习任务群)一合作化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一可视化建构(学科思维导图) --多元化评价(体现个体差异)“四化”策略,形成了“问题导向 - 任务驱动 - 深度建构-素养生成”的完整教学链条。通过持续坚持改革,课堂教学效能显著提升,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发生积极转变。

目前,她正在继续带领学校老师以“AI 赋能”为突破口,通过系统性改革重构课堂生态,并秉持“技术为基、素养为本”的理念,持续优化“三段四化”教学范式,努力实现从“有效教学”到“智慧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以钻研之力探索真理,让科研成为教学源头活水
文老师以将“科研促教研”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学与科研互促共进的鲜明实践。在课题研究中,她聚焦教学痛点精准发力。近三年主持、参与的4项省、市、县级课题均顺利结题,其中省级信息化课题《智慧课堂环境下提升初中英语精准教学时效性研究》,正是源于她在英语教学中发现的“传统课堂难以精准匹配学生学情”问题。通过系统研究智慧课堂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功能,该课题最终获评优秀课题,为破解教学难题提供了科学方案。
在论文成果转化上,她让研究结论落地课堂,其市级获奖论文《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将智慧课堂工具与阅读教学结合,提出“预读数据诊断—课中分层指导—课后个性化推送”的三步教学法,直接应用于日常阅读课;论文《基于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应用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曾面向全市进行培训,所在学校教师已能熟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在课例实践推广中,她以科研成果打造标杆课堂。课例《Seasonsand and Weather》入选全国性教学观摩活动;《Hobbies Are Fun!》 课例及《践行新课标 落实核心素养》讲座在西北大学精准帮扶暨协同提质送培到校活动中分别进行示范观摩和主题培训,得到参培教师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以担当之责传递教育星火,让优秀品质成为传承基因
从教20多年来,她不仅深耕自身课堂,更以辐射带动为己任,积极引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实践。2021年起,被聘为洋县初中英语学科建设与教师发展指导基地负责人,她牵头搭建“包联教研员—基地负责人—领军成员—省市级教学能手—校教研组长—全体教师”六级工作梯队,从组织专题教研、分享教学心得,到带领团队打磨精品课例、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动学科优质资源库建设,她始终走在改革前沿,用实际行动推动着学校乃至全县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年来主持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共计50余次,推送各种资源多套。除了以上成绩,青年教师培养与人才孵化工作也卓有成效。2021年至今,带领基地成员先后培养出3 名陕西省教学能手,4 名汉中市教学能手。

二十余载春秋流转,她以初心为锚,以行动为帆,在教育的深海里既做精耕细作的匠人,也当传递星火的使者。那些凝结在课堂里的智慧、书写在论文中的思考、播撒在团队里的热忱,终成一束光,照亮学生成长的路,也温暖着教育传承的途。
(撰稿、摄影/文九秀 审核/张哲华 发布/阮绪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