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凝聚育人共识,优化学生培养体系,提升教育管理服务质量,10月21日,外语学院召开书记辅导员说育人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讨会。学院领导班子、全体辅导员、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会,围绕学生成长关键环节与学风建设核心任务深入研讨,精准锚定育人工作新方向。



学院党总支书记肖红香以“全周期护航学生成长”为核心作重点发言,从新生适应、能力提升、升学就业三大维度系统部署工作。针对大一新生,强调抓实“两早一晚”制度,助其快速完成角色转变、筑牢学业基础;核心能力培养上,以“竞赛赋能+证书提质”为双引擎,强化竞赛指导与等级证书考取;升学就业方面,建立精准对接机制,提供个性化指导与资源支持,拓展实习就业基地,鼓励学生扎根基层、服务西部。此外,还就学生实习实践、党员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推动育人举措落地见效。
会上,辅导员团队围绕“精准育人”与学院“1236”工作格局深度契合,分享实践思路:针对不同年级学业重点和发展需求开展分层指导;聚焦四六级、专四专八及教师资格证备考难点,通过“榜样宣讲+朋辈帮扶”模式分享备考经验,强化学习针对性;立足外语专业特色,常态化开展晨读训练、口语角等沉浸式活动,规范“两早一晚”管理筑牢学风;严格落实心理健康五级保障机制,依托“寝室长—心理委员—学院”三级联动体系,通过谈心谈话、主题班会排查风险,联动家长构建家校协同育人防线,全方位护航学生成长。
随后,学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成长感悟,为学院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一线视角。2024级学生代表杜丽轩谈到,入学以来,“两早一晚”制度有效帮助自己摆脱了适应焦虑,在规律的学习节奏中逐渐找到了大学学习的方向感,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也让自己更有动力主动钻研。2023级学生代表董晓悦聚焦竞赛与能力提升分享体会,她表示,在备战英语等级考试和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感谢学院提供的指导资源,同时建议进一步丰富竞赛培训形式、拓展实习实践渠道,帮助同学们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核心素养。
学院院长张哲华作总结,他表示学生教育管理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明确工作纪律与学风建设路径。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引路人,需直面“隐形缺岗”“旁观者心态”“躺平式发展”等问题,严守职业底线、强化责任担当、聚焦专业成长,通过执行严格考勤交接制度、建立“辅导员—教师—学生”三方联动机制、落实课题论文与成长规划要求,以自身建设带动育人效能。同时,他强调学风建设要推进“日常攻坚、精准帮扶、专题深化”三维发力,通过三方协同考勤、个性化学业帮扶、常态化语言实践活动,以审核评估整改契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学习目标与成果意识。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理清了育人工作思路、凝聚了全院工作合力,学院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细化工作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完善“教、学、管、服”一体化育人体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撰稿:梁博文、董晓悦 摄影:梁博文 审核:肖红香 发布:梁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