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安康学院教改示范课程建设
目标任务书
课程名称 基础英语
所属专业名称 英语本科
所在院系 外语系
课程负责人 姜国波
课程主讲教师 张哲华、王刚、邓雪玲、李莉、陈蕾、焦育玲
填表日期 2013年5月12日
安康学院教务处 制
二○一三年四月
一、课程地位与目标
1.课程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所起的作用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注重学生词汇、语法、结构意识以及语篇意识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基础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学习:一年级阶段的重点为巩固语音、语调、语法知识以及基本词汇和常用短语的运用,增加词汇量,进行听说和简单的写作训练等方面;二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概括各种文体和语篇的能力,使学生积累语言素材,了解中西文化的异同,提高英语专业水平,为顺利升入高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目标(重点描述能力目标)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基础阶段进行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平台,这不仅指语音,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培养,而且还包括知识面的扩大和分析批判能力的提高。此外这门课也是指导学习方法,培养人文素质的合适平台,学生的课程学习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其成为爱好;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会合作学习。
(2)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案,使学生学习课文的篇章结构及其语言知识,具有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
(3)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巩固与盘活中学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通过各种课堂与课外的活动,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机会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作风格、篇章结构及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语言赏析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可增强学生的写、译能力;通过课堂口头报告,可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与表达能力以及听说能力。
(4)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国际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社会能力目标
(1)培养勤奋努力:通过记忆单词、背诵文章,要求学生挑战自我,享受进步。
(2)培养实用技能:通过学习语言知识,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撰写文章,翻译资料等。
(3)培养博学多识: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领略东西方文化差异。
(4)培养团队协作:通过小组协作,团队作业,培养学生的良好沟通能力。
(5)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注重知识更新的自学能力。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
(1)词汇:认知4500-60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5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语篇结构:了解英语篇章结构,提高英语阅读技巧及增强英语写作技能。
(4)英语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运用语言。
二、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情况
1. 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
姓 名 |
姜国波 |
性别 |
女 |
出生年月 |
1976年3月 |
最终学历 |
本科 |
专业技
术职务 |
讲师 |
电 话 |
13310959977 |
学 位 |
硕士 |
职业资
格证书 |
高校教师 |
传 真 |
|
所在院系 |
外语系 |
E-mail |
fishenwife@126.com |
通信地址(邮编) |
外语系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获奖情况
主要讲授课程: 1.基础英语(原综合英语),2007级-2012级
2.英语听力,2007级-2012级
3.英语阅读,2009-2010级
获奖情况:2010年被评为“2008-2010年度优秀教师”。 |
1-3
教研教改
情况 |
一、主持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主持校级教改项目《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2008年10月
2.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与实践》,2010年7月
二、已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综合英语教学》,安康学院学报,2007.1
2.《阅读理解心理过程分析及其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安康学院学报,2009.1
3.《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新西部,2009.12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与实践——以英语专业课外阅读实践为例》,考试周刊,2011.5
|
|
|
|
|
|
|
|
|
|
2.主讲教师情况
主讲教师
基本情况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职称 |
学历 |
学位 |
所在院系 |
张哲华 |
男 |
1977.10 |
讲师 |
本科 |
硕士 |
外语系 |
王刚 |
男 |
1978.08 |
讲师 |
研究生 |
硕士 |
外语系 |
邓雪玲 |
女 |
1976.08 |
讲师 |
本科 |
硕士 |
外语系 |
李莉 |
女 |
1981.02 |
讲师 |
本科 |
硕士 |
外语系 |
陈蕾 |
女 |
1985.01 |
助教 |
研究生 |
硕士 |
外语系 |
焦育玲 |
女 |
1982.05 |
助教 |
研究生 |
硕士 |
外语系 |
1-2
教学
情况 |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与获奖情况
1.张哲华:主讲英语07级、09级、2010级、2011级《综合英语》、《学科教学论》、《英语语音》等。2010年被学校评为“2008-2010年度优秀教师”。
2.王刚:主讲英语07级、08级《翻译概论》《口译基础》,2011级《语法》,2012级《基础英语》等。
3.邓雪玲:主讲英语09级、2010级《综合英语》,2010级《英语写作》等。
4.李莉:主讲英语07级、09级、2011级《综合英语》、《英语语音》、《听说》等。
5.陈蕾:主讲英语2010级《笔译》、《实用文体翻译》、2011级《综合英语》等。
6.焦育玲:主讲英语2010级《实用文体翻译》、2011级《综合英语》等。 |
1-3
教研教改
情况 |
一、主持参与的教学研究课题
1.张哲华: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系级精品课程1门。参与编著《多元文化理念与当代英语教学新探》(2012年出版)。
2.王刚: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校级教改课题2项。
3.邓雪玲:主持校级课题1项。
4.李莉:主持省级课题1项,系级精品课程1门。
5.陈蕾: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校级教改课题1项。
6.焦育玲:主持校级课题1项。
二、已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
1.张哲华论文:
英语师范生试讲中的理论探讨,安康师专学报,2004/02
英语师范生试讲基本问题之分析,安康师专学报,2005/03
有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初探,当代教师教育,2009/02
高师《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探析,考试周刊,2010/12
有效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探讨,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8
有效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海外英语,2012/09
2.李莉:利用问题本位学习激活英语专业教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5
|
|
|
|
|
|
|
|
|
|
三、建设内容与目标
《基础英语》课程建设内容与目标
建设
项目 |
建设目标与措施 |
学生素质提升与
能力培养 |
预期目标: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能和外籍人士进行日常对话;能就一般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用英文作简短的演讲;能阅读中等难度的英文报刊和文学作品;能从事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语言流畅无语病。
具体措施:(1)重视教学模式的改革,坚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 重视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结合教学进度适时安排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3)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学习、表演和竞赛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完三册书后参加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4)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通过研究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教学内容优化与改革 |
预期目标:《基础英语》是一门集英语知识教学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它既涵盖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知识,也包括听、说、读、写、译各种语言技能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着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几个环节,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
具体措施:根据本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将课程名称从“精读”改为“基础英语”,尤其体现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综合培养。其次,我们根据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精神并结合我校英语专业实际情况,增加语音实践、朗诵实践、演讲实践和词汇拓展四个实践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学期 |
语音 |
听力 |
口语 |
阅读 |
写作 |
第一学期 |
纠正不良发音习惯,做到发音正确 |
听懂VOA Special English 及基本日常会话 |
掌握基本的功能句型,能进行基本的日常会话 |
阅读简易英语读物以及英文报刊
|
能用正确的英文表达自己的初步思想,主要体现在写日记和便条。 |
第二学期 |
掌握在快速语流中的发音技巧,并能有意识的形成自己的发音风格(英式或美式) |
听懂VOA Special English 及较为复杂的日常会话 |
具备较好的故事复述能力;具备一定的命题演讲能力(speech) |
阅读简易英语读物以及英文报刊
|
命题作文(以记叙文和描写为主) |
第三学期 |
比较纯正的发音,比较优美的语音语调 |
VOA Standard English 以及英语电影 |
较深层次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Speech |
英文报刊以及难度不大的文学原著 |
命题作文(以议论文为主) |
第四学期 |
语音语调纯正优美 |
VOA Standard English 以及英语电影 |
较深层次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Speech) |
英文报刊以及难度不大的文学原著 |
命题作文(以议论文为主)
|
|
教学模式、方式、手段改革 |
预期目标:通过了解、分析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具体措施:采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如:以学生的双人活动或小组活动为主要语言实践,如课堂辩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也要求学生参与以完成某一特定实际任务而开设的英语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多方面综合发展。鼓励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转变学习角色,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者,参与课内、课外英语学习活动。我们将根据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
课程评价改革 |
预期目标:建立复合考核体系。
具体措施:本课程的考核采取两种形式:形成性考核和课程终结考试。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40%,课程终结考试占60%。(1)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的成绩主要依据平时课堂表现(如回答问题、讲演、表演等)、作业的完成情况(如作文、翻译、英文日记、读书报告等)以及各项教学活动(如课前口语操练:新闻播报、时政讨论、Class Report、小幽默等)的参与情况而定。这部分成绩由代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给予并登记在册,在期末考试前汇总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形成性考核成绩。(1)课程终结考试:课程终结考试在学期末进行,每学期安排一次,形式为闭卷,笔答,满分为100分。 |
课程资源建设 |
预期目标:(教学视频、项目库、案例库等)
通过本课程的再建设,将建立基础英语,阅读,听力,语法等网上试题库。制作网上教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录像。
具体措施:制作教改示范课录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根据课型性质进一步完善考试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试题库;建立一套系统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体系,创设英语学习的校园环境,长期办好英语角,每年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有计划、有安排、有指导地使学生参与语言学习和语言实际运用的课外活动,使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语言技能实际运用的训练。 |
课程
团队
建设 |
预期目标: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师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措施:反思与总结前期建设的状况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团队人员结构,针对岗位特点要求和教师的专长进行角色界定,分工协作,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通过承担课程建设等科研工作,使团队成员成为教学科研的融合型教师。 |
教学资料规范建设 |
预期目标:英语课教材采用“主辅制”。
具体措施:目前,我们在使用语言知识密集且关注人文思想提升的《现代大学英语》。在本课程在建期间,我们还将同时使用关注语言技能和交际技能培养的《新编英语教程》,以便克服单一教材的缺陷,做到教材的优势互补,加大信息的输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优化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除主教材以外,我们还计划编写各种辅助教材和练习册,以便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辅助教材包括:《英语功能句型手册》、《英语常用成语习语手册》,《英语专业基础阶段专业素质培养指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手册》等。 |
四、经费预算
1. 《基础英语》教改示范课录像制作:1000元,主要用于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及光盘的制作。
2. 资料印刷费:2000元,主要用于讲义、试题、模拟题、教学问卷、自编辅助材料等的印刷。
3. 课程参考资料费:1000元,主要用于必要的课程以外的教学辅助资料的购置。
4. 课程实践教学费用:2000元,主要用于增强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