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院校企(地)共建课程实施办法
课程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学校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重要载体,是突出一流教学水平的重要表现,其质量和实施效果对教学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安康学院转型提升发展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加快学院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的步伐,推进校企(地)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适用型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标与任务
1.目标
建立“校企(地)互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校企(地)共建课程模式,实现校企(地)“双赢”。
2.任务
加强校企(地)在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科研、教学与培训等方面的广泛合作与交流;搭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学研紧密结合、校企互通的教学和实践平台;开发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群,重点建设核心课程。
二、共建内容
1. 校企(地)双方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和设置课程,并确定核心课程。紧紧围绕企业(地方)生产实际以及企业(地方)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设置和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2. 校企(地)联合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规划。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实践案例和专业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方法、共建实践教学环境、改进考核评估办法等;
3. 将企业(地方)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三、共建要求
1. 课程负责人应由学院教师和企业(地方)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学校教师需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并有安康学院颁发的“双师型”教师聘任证书或有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能解决本学科领域部分实际问题;企业(地方)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并具有良好的表达与指导能力。
2. 根据专业培养标准,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和修改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修改编制课程与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教材与资料,建设网络教学与实践的课件与资源,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与考核方式。
3. 课程设置应选取真实案例和项目为载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相对接;并按照能力递进设计教学情境,保证学生的必备能力和拓展能力相衔接;
4. 教材、学材及配套的教学资源应与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有机融为一体,围绕教学实践过程编写教材内容,学生评价以及教学管理也应设置具体的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学习过程相适应;并应充分融合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保证学生能同步获得知识与技能;
5. 课程建设应紧跟行业发展,一方面保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保证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服务地方上有一定的效果,做到教学与社会服务同步进行。
四、制度保障
1.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外语学院院长为首的校企(地)共建课程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部署校企(地)共建课程工作。学院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校企(地)共建课程合作,落实措施,责任到人,保证该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2. 层层落实,建立责任制。各系主任和各团队负责人要切实肩负起校企(地)共建课程工作的重任,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建设、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科研合作等方面加强组织与指导。要建立责任制,明确分工,层层落实,全员参与,确保外语学院校企(地)共建课程任务的顺利开展;
3. 规范校企(地)共建课程合作项目的管理与运作,每一门共建课程应签订相应的项目协议,明确项目管理中的职责与要求,并加强校企(地)共建课程合作项目的立项管理、合同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4. 制定校企(地)共建课程工作的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推进和激励工作的向前发展,并可考虑将其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团队或个人给予奖励,对取得的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和推广。
五、附则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归外语学院。